您的当前位置:
  >>  网站首页  >>  工作动态
市住建局创新招投标智慧监管模式打造公平高效市场环境“舟山样板”
信息来源: 办公室(信访办公室) 发布日期: 2025-09-08 16:10:45 访问次数:
分享:

为根治招投标领域串通投标、转包挂靠等隐蔽性强、扰乱市场秩序的顽疾,市住建局坚持问题导向、靶向施策,以“机制创新+技术赋能”为双轮驱动,深度依托浙江省招投标智慧监督监管平台(以下简称“智慧监管平台”),对监管流程进行全链条、系统性重塑,推动住建领域招投标治理效能显著跃升。今年平台运行以来,全市住建领域案件立案率连续两阶段稳居全省前列,市场秩序持续向好,公平竞争环境与治理效能大幅跃升,为打造工程建设领域一流营商环境贡献了“舟山经验”。

一、智慧赋能,构建全链条智能监管体系

依托省级统一的智慧监管平台,深度整合交易数据与施工现场信息,推动监管手段由“人工巡查”向“智能研判”跨越升级,实现监管流程全链条重塑。一是AI赋能,提升核查效率。充分发挥AI智能分析优势,通过AI辅助询问、数据比对等技术手段,大幅减少向企业索要数据、向部门调取数据的频次,实现“数据多跑路、核查人员少跑腿”,显著提升核查效率。二是闭环管理,规范预警处置。建立预警信息“接收—核查—处置—反馈”全流程闭环机制,统一核查流程与报告模板,实行专人负责、限时响应,确保每条预警信息“核查清晰、处置精准、反馈及时”,有效提升监管规范性与处置效率。三是全面核查,强化高压震慑。 对平台预警项目开展“标前、标中、标后”全链条穿透式执法检查,坚持“一案双查”,既查项目本身招投标合规、履约质量安全等问题,也查相关企业对项目管理情况及关键岗位人员履职成效,确保问题线索追根溯源、一查到底。今年以来,全市住建领域办结招标投标预警信息53条(分3批次),查实执法类预警信息35条,查实率达71.4%。

二、两场联动,开展穿透式专项治理行动

围绕“招投标市场”与“施工现场”监管脱节痛点,以资质挂靠专项整治为抓手,实施“两场联动”穿透式检查,打通监管壁垒、消除监管盲区。一是专项检查,压实问题整改。制定资质挂靠专项整治行动方案,围绕重点整治的七大类型,结合预警线索开展“两场联动”穿透式检查,对62个在建项目进行检查,发现并整改质量安全隐患200余项,行政处理263项次。二是案件查办,整肃建筑市场乱象 。聚焦建筑市场突出违法行为,从严开展案件查办工作,已查处机器码雷同串标案件1起、转包案件3起、建造师违法案件1起、串通投标案件11起,将1起评标专家证书挂靠线索移送企业属地主管部门处理,形成“发现即查、违法必究”的高压态势。三是制度兜底,规范人员履职。出台《舟山市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实名制管理办法》,进一步明确关键岗位人员范围、考勤管理要求及参建各方主体管理责任,通过制度刚性约束强化项目管理人员到岗履职监管,为“两场联动”监管提供坚实制度支撑。

三、机制创新,破解执法监管关键难题

针对串通投标等违法行为隐蔽性强、取证难、跨区域广等特点,着力破解执法难题。一是行刑反向衔接聚合力。会同市公安局出台《舟山市招投标领域行刑反向衔接操作指引(试行)》,建立“移—研—商—查—统”的“五步联动”模式,强化行政监管与刑事侦查协同,破解“行政查处难深入、刑事介入难衔接”问题。二是法律会商明标准。针对串通投标系列案件法律适用难点,会同市人大法工委、市法院、市检察院、市司法局等部门进行专题研讨会商,形成《招投标领域系列串标案件有关法律问题研讨记录》,为精准高效打击串通投标提供坚实法律支撑。三是信用惩戒强约束。对因招投标案件被刑事判决或行政处罚的企业实施信用惩戒,依《浙江省建筑市场公共信用信息管理办法》将13家单位列入严重失信名单,强化震慑效果。

下一步,舟山市住建局将持续深化“智慧监管+信用赋能”模式,推动招投标领域从“规范秩序”向“提质增效”迭代升级,为现代化海洋城市建设提供坚实保障。(市建管中心供稿)



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

市住建局创新招投标智慧监管模式打造公平高效市场环境“舟山样板”

发布日期:2025-09-08 16:10 信息来源:办公室(信访办公室)

为根治招投标领域串通投标、转包挂靠等隐蔽性强、扰乱市场秩序的顽疾,市住建局坚持问题导向、靶向施策,以“机制创新+技术赋能”为双轮驱动,深度依托浙江省招投标智慧监督监管平台(以下简称“智慧监管平台”),对监管流程进行全链条、系统性重塑,推动住建领域招投标治理效能显著跃升。今年平台运行以来,全市住建领域案件立案率连续两阶段稳居全省前列,市场秩序持续向好,公平竞争环境与治理效能大幅跃升,为打造工程建设领域一流营商环境贡献了“舟山经验”。

一、智慧赋能,构建全链条智能监管体系

依托省级统一的智慧监管平台,深度整合交易数据与施工现场信息,推动监管手段由“人工巡查”向“智能研判”跨越升级,实现监管流程全链条重塑。一是AI赋能,提升核查效率。充分发挥AI智能分析优势,通过AI辅助询问、数据比对等技术手段,大幅减少向企业索要数据、向部门调取数据的频次,实现“数据多跑路、核查人员少跑腿”,显著提升核查效率。二是闭环管理,规范预警处置。建立预警信息“接收—核查—处置—反馈”全流程闭环机制,统一核查流程与报告模板,实行专人负责、限时响应,确保每条预警信息“核查清晰、处置精准、反馈及时”,有效提升监管规范性与处置效率。三是全面核查,强化高压震慑。 对平台预警项目开展“标前、标中、标后”全链条穿透式执法检查,坚持“一案双查”,既查项目本身招投标合规、履约质量安全等问题,也查相关企业对项目管理情况及关键岗位人员履职成效,确保问题线索追根溯源、一查到底。今年以来,全市住建领域办结招标投标预警信息53条(分3批次),查实执法类预警信息35条,查实率达71.4%。

二、两场联动,开展穿透式专项治理行动

围绕“招投标市场”与“施工现场”监管脱节痛点,以资质挂靠专项整治为抓手,实施“两场联动”穿透式检查,打通监管壁垒、消除监管盲区。一是专项检查,压实问题整改。制定资质挂靠专项整治行动方案,围绕重点整治的七大类型,结合预警线索开展“两场联动”穿透式检查,对62个在建项目进行检查,发现并整改质量安全隐患200余项,行政处理263项次。二是案件查办,整肃建筑市场乱象 。聚焦建筑市场突出违法行为,从严开展案件查办工作,已查处机器码雷同串标案件1起、转包案件3起、建造师违法案件1起、串通投标案件11起,将1起评标专家证书挂靠线索移送企业属地主管部门处理,形成“发现即查、违法必究”的高压态势。三是制度兜底,规范人员履职。出台《舟山市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实名制管理办法》,进一步明确关键岗位人员范围、考勤管理要求及参建各方主体管理责任,通过制度刚性约束强化项目管理人员到岗履职监管,为“两场联动”监管提供坚实制度支撑。

三、机制创新,破解执法监管关键难题

针对串通投标等违法行为隐蔽性强、取证难、跨区域广等特点,着力破解执法难题。一是行刑反向衔接聚合力。会同市公安局出台《舟山市招投标领域行刑反向衔接操作指引(试行)》,建立“移—研—商—查—统”的“五步联动”模式,强化行政监管与刑事侦查协同,破解“行政查处难深入、刑事介入难衔接”问题。二是法律会商明标准。针对串通投标系列案件法律适用难点,会同市人大法工委、市法院、市检察院、市司法局等部门进行专题研讨会商,形成《招投标领域系列串标案件有关法律问题研讨记录》,为精准高效打击串通投标提供坚实法律支撑。三是信用惩戒强约束。对因招投标案件被刑事判决或行政处罚的企业实施信用惩戒,依《浙江省建筑市场公共信用信息管理办法》将13家单位列入严重失信名单,强化震慑效果。

下一步,舟山市住建局将持续深化“智慧监管+信用赋能”模式,推动招投标领域从“规范秩序”向“提质增效”迭代升级,为现代化海洋城市建设提供坚实保障。(市建管中心供稿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