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当前位置:
  >>  网站首页  >>  工作动态
舟山市打造衢山海洋文化品牌 绘就衢港渔火新画卷
信息来源: 办公室(信访办公室) 发布日期: 2024-12-11 11:44:06 访问次数:
分享:

一、基本情况

衢山位于舟山群岛中北部,海洋文化、人文历史赓续不断,自古就有海上“通衢大道”之称。自创建“东海瀛洲·风情衢港”县域风貌区以来,衢山镇以“岛斗复兴”为主题,依托港口码头、瀛洲文化、观音庙宇、历史遗迹、贡盐、龙文化等独特的“海洋文化”与“海岛自然资源”等特色优势,推出“生活复兴”与“产业复兴”计划,秉承“山-海-岛-港-城”和谐共生发展理念,结合生态整治、基础设施、未来乡村、文旅项目等建设,描绘出一幅人文荟萃、风情无限的舟山海岛新画卷。

二、特色做法

多角度解码,实现文化共建

立足衢山的海岛文化资源,深度解码渔业文化、盐田文化、观音文化等特色文化元素,以衢港渔火综合改造项目为载体,打造渔文化体验圈,感受衢港渔民坚守潮头的情怀;依托观音山公园综合提升,打造观音文化体验园,感受徒步祈福的虔诚;依托南宋百亩盐田提升改造,塑造贡盐文化体验地,感受千年南宋贡盐文化的积淀。特色凝练,打造文化LOGO,形成一套衢山特色的海洋文化标识系统;通过多元海洋文化IP系统的建设,让海洋文化从被感知到被体验。

图片1.png

衢山海洋文化要素及特色LOGO

多载体打造,促进文化共富

注重老渔港—双龙湾双联动,西侧以老渔港为热点持续推动“衢港渔火”项目综合提升改造,塑造原汁原味海岛特色的老渔港码头;东侧以双龙湾为产业联动支点,搭建海洋文化与海洋经济为主导的“六珠联动”复合发展文化产业体系,围绕“旅游+”和“海洋+”两个产业主题打造生态山海渔村、艺术文化风情湾;依托“四村有机更新”,强化滨海绿道建设,串联沿线特色渔村景观,放大民宿产业规模集聚效应;通过“星辰大海”等搭建的招商平台,推动政企村联动,推动文旅项目投资与海岸线建设,聚焦滨海驳岸空间、绿道空间、码头空间与产业空间的活化利用,吸引企业与村民合作,引进商、旅、文、体等优质项目,发展海洋运动、文化创意、港湾宿集市、数字文旅以及海鲜美食、小岛集市、星空露营等,稳步打造风情渔村海岸带。

图片2.png

老渔港码头—“衢港渔火”综合提升改造项目

图片3.png

双龙湾四村改造

图片4.png

双龙湾区域整体提升改造

多层次供给,实现文化共享

统筹构建城乡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,建成涵盖县、乡镇、村(社区)的公共文化设施体系,打通公共文化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。以海洋文化体系为指引,重点塑造入口景观、特色节点、美丽廊道、特色乡村等。结合风貌游线,优化门户空间,强化线路周边区域景观绿化、设施小品、宣传指引,融入文化要素建设;以行政服务、海事局、文化场所集中区域为核心,强化片区道路景观绿化及公园绿化节点设计,凸显滨海小镇特色风貌形象;结合桂太长河、双龙湾滨海绿道海岸线景观提升、休闲步道建设及亲水平台建设,凸显海洋标识体系;节点工业增设文化长廊,梳理村庄立面,采用乡土材料、海洋要素墙绘进行现状矮墙饰面,凸显在地文化;打造N个服务驿站,整合城镇居民、游客的文化需求,实现文化共享。

图片5.png

衢山港码头入口景观门户文化置入

图片6.png

城镇特色节点公园文化设施建设

图片7.png

城镇文化服务驿站建设

图片8.png

滨海栈道及夜景观文化设施项目建设

多层次供给,实现文化共享

挖掘海岛城市特有的文艺、浪漫属性,文旅融合培育“诗与远方”的具象展示,实现海洋海岛文化主题产品“文艺出圈”。结合“一岛一品、百岛百味”的海岛个性文化特质,打造各具风情的文化旅游主题岛。依托双龙湾凉峙村等四村有机更新,放大民宿产业规模集聚效应;打造东谷源音乐文旅市集、海岛生活节等大型文旅活动,上万名游客共同领略衢山独特的自然魅力与淳朴的人文风情;借力数字东风,推进“衢山旅游”在抖音平台上线,进一步丰富衢山旅游宣传矩阵。“衢山岛-休闲度假主题岛”话题上半年全网传播量达18.85亿,旅游新业态流量高居全省第三名。《海边渔村凉峙村》《衢山盐民》等多部短视频均以百万流量实力出圈。

图片9.png

衢山特色文化推广

图片10.png

衢山“海岛生活节“活动现场




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

舟山市打造衢山海洋文化品牌 绘就衢港渔火新画卷

发布日期:2024-12-11 11:44 信息来源:办公室(信访办公室)

一、基本情况

衢山位于舟山群岛中北部,海洋文化、人文历史赓续不断,自古就有海上“通衢大道”之称。自创建“东海瀛洲·风情衢港”县域风貌区以来,衢山镇以“岛斗复兴”为主题,依托港口码头、瀛洲文化、观音庙宇、历史遗迹、贡盐、龙文化等独特的“海洋文化”与“海岛自然资源”等特色优势,推出“生活复兴”与“产业复兴”计划,秉承“山-海-岛-港-城”和谐共生发展理念,结合生态整治、基础设施、未来乡村、文旅项目等建设,描绘出一幅人文荟萃、风情无限的舟山海岛新画卷。

二、特色做法

多角度解码,实现文化共建

立足衢山的海岛文化资源,深度解码渔业文化、盐田文化、观音文化等特色文化元素,以衢港渔火综合改造项目为载体,打造渔文化体验圈,感受衢港渔民坚守潮头的情怀;依托观音山公园综合提升,打造观音文化体验园,感受徒步祈福的虔诚;依托南宋百亩盐田提升改造,塑造贡盐文化体验地,感受千年南宋贡盐文化的积淀。特色凝练,打造文化LOGO,形成一套衢山特色的海洋文化标识系统;通过多元海洋文化IP系统的建设,让海洋文化从被感知到被体验。

图片1.png

衢山海洋文化要素及特色LOGO

多载体打造,促进文化共富

注重老渔港—双龙湾双联动,西侧以老渔港为热点持续推动“衢港渔火”项目综合提升改造,塑造原汁原味海岛特色的老渔港码头;东侧以双龙湾为产业联动支点,搭建海洋文化与海洋经济为主导的“六珠联动”复合发展文化产业体系,围绕“旅游+”和“海洋+”两个产业主题打造生态山海渔村、艺术文化风情湾;依托“四村有机更新”,强化滨海绿道建设,串联沿线特色渔村景观,放大民宿产业规模集聚效应;通过“星辰大海”等搭建的招商平台,推动政企村联动,推动文旅项目投资与海岸线建设,聚焦滨海驳岸空间、绿道空间、码头空间与产业空间的活化利用,吸引企业与村民合作,引进商、旅、文、体等优质项目,发展海洋运动、文化创意、港湾宿集市、数字文旅以及海鲜美食、小岛集市、星空露营等,稳步打造风情渔村海岸带。

图片2.png

老渔港码头—“衢港渔火”综合提升改造项目

图片3.png

双龙湾四村改造

图片4.png

双龙湾区域整体提升改造

多层次供给,实现文化共享

统筹构建城乡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,建成涵盖县、乡镇、村(社区)的公共文化设施体系,打通公共文化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。以海洋文化体系为指引,重点塑造入口景观、特色节点、美丽廊道、特色乡村等。结合风貌游线,优化门户空间,强化线路周边区域景观绿化、设施小品、宣传指引,融入文化要素建设;以行政服务、海事局、文化场所集中区域为核心,强化片区道路景观绿化及公园绿化节点设计,凸显滨海小镇特色风貌形象;结合桂太长河、双龙湾滨海绿道海岸线景观提升、休闲步道建设及亲水平台建设,凸显海洋标识体系;节点工业增设文化长廊,梳理村庄立面,采用乡土材料、海洋要素墙绘进行现状矮墙饰面,凸显在地文化;打造N个服务驿站,整合城镇居民、游客的文化需求,实现文化共享。

图片5.png

衢山港码头入口景观门户文化置入

图片6.png

城镇特色节点公园文化设施建设

图片7.png

城镇文化服务驿站建设

图片8.png

滨海栈道及夜景观文化设施项目建设

多层次供给,实现文化共享

挖掘海岛城市特有的文艺、浪漫属性,文旅融合培育“诗与远方”的具象展示,实现海洋海岛文化主题产品“文艺出圈”。结合“一岛一品、百岛百味”的海岛个性文化特质,打造各具风情的文化旅游主题岛。依托双龙湾凉峙村等四村有机更新,放大民宿产业规模集聚效应;打造东谷源音乐文旅市集、海岛生活节等大型文旅活动,上万名游客共同领略衢山独特的自然魅力与淳朴的人文风情;借力数字东风,推进“衢山旅游”在抖音平台上线,进一步丰富衢山旅游宣传矩阵。“衢山岛-休闲度假主题岛”话题上半年全网传播量达18.85亿,旅游新业态流量高居全省第三名。《海边渔村凉峙村》《衢山盐民》等多部短视频均以百万流量实力出圈。

图片9.png

衢山特色文化推广

图片10.png

衢山“海岛生活节“活动现场